原创:任赫 来源:中国教育报
【资料图】
6月28日上午,中国传媒大学2023届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隆重举行。
典礼现场,毕业生们纷纷起立,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了全国首位视障播音硕士毕业生董丽娜。
她说,读书给了她坚持到底的底气;
她说,愿我们永远心怀梦想、坚持热爱;
她说,愿我们的心中有祖国河山、有社会大任、有世界格局。
中国传媒大学2023届毕业典礼硕士毕业生董丽娜发言全文
尊敬的各位来宾、领导、老师,亲爱的同学们:
大家好!
我是2023届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硕士毕业生董丽娜,很荣幸能在如此庄严、神圣的毕业典礼上,代表所有毕业生诉说我们的心里话。首先,我们要向精心培育我们的母校,关心指导我们的领导、老师们,同窗共读的同学们以及在背后默默支持我们的亲友们,表示最衷心的感谢!
在接到这一任务的时候,我特别惶恐,也特别激动。惶恐是因为自己太普通了,担心发言无法彰显出中传学子的风范;激动是因为,作为中传的第一位视障学生,我得到了太多的支持,自然也有太多感激想要表达。
我与中传的缘分要从12年前说起。彼时的2011年,视障人士还无法通过参加高考走进普通大学的校园,但中传给了我免费的继续教育的机会,让我有勇气申请参加北京地区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,尽管波折,但最终还是获得了考试权,通过自考取得了播音主持专业的本科学历。
第二次接触中传是在4年前,我亲手将一封考试申请信递到了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负责老师的手中,那时,已经有视障人士参加了研考,我看到了向往多年的走进融合教育课堂和心中殿堂的可能性,自然想奋力一搏。首次接纳视障学生对于任何学校都非易事,但中传还是给了我平等的考试机会,还记得2019年10月29日,在研招办的办公室里,老师告诉我:来吧,只要你能考上,中传绝不会拒绝你。我能想象得到做出这个决定需要多大的勇气和魄力,但是中传做到了。
3年前,我真的考上了中传,成为当年5321名新生之一。在入学前,我曾有幸做过央广的特约节目主持人,参加过大型名家朗诵会,承担过播音主持培训工作,但从走进学校的那一天起,我便放下了这一切,如廖书记所期望的,好好做个读书人。在课堂上,两位同学永远陪我坐在第一排;在宿舍里,我和室友相互督促,日夜奋战;论文撰写与答辩的过程尽管艰辛,但它让我的学术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,老师们的肯定与鼓励,也坚定了我关注现实问题、“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”的决心……
和大家一样,我也将永远记得明德湖畔的练声,钢琴湖畔的驻足,核桃林中的自然之音,齐越老师塑像前的前辈精神……
但是我知道,自己真的太普通了,因为走进校园的机会难得,我实在太想将经历都投入到学习、阅读和思考中。其他很多同学的生活则比我精彩得多,他们服务于冬奥会等国内外大型活动,参与高端学术会议,在创新创业项目中挥洒激情,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贡献自我……中传的毕业生是优秀的。
我庆幸自己来到了中传,这里有最好的领导和老师,他们没有因视力障碍而降低对我的要求,却在盲文试卷、电子版文献等方面给了我很多个性化的支持,践行了融合教育的真谛。这是我的经历,但绝不是个例,每一位同学都在老师们的心中。
我庆幸自己来到了中传,这里有最好的同学们。我的室友、同学都是极其善良、友好、乐于助人的人,总是主动地伸出援助之手,且不求回报。同学们,这是中传人的特质,我们有理由为自己感到自豪。
如今,就要和这一切说再见了,我们的心中满是不舍和眷恋。但毕业是终点,更是起点。是的,明日难料,可正如我的导师王明军老师所说,母校和老师给了我们底气,岁月和经历给了我们底气。未来,愿我们无论在何方,都心怀梦想、坚持热爱,永远脚踏实地、淡定从容;愿我们的心中有祖国河山、有社会大任、有世界格局,在各自的人生当中,成就自己、成就他人、成就世界!永远做以“弘道崇德”为己任,以“经世致用”为目标的读书人!
最后,祝愿母校永创辉煌,老师们桃李满疆,每一位毕业生同学前程似锦!大家毕业快乐!
1984年,董丽娜出生在辽宁大连的一个农民家庭。
患有先天弱视的小丽娜,在十岁时彻底失明。在大连盲聋学校董丽娜完成了义务教育阶段所有课程。在学校的图书馆里老师们总能看到董丽娜的身影。利用课余时间,她读完了馆藏的几百本盲文书籍。在阅读的浸润中董丽娜萌生了对广阔世界的好奇。
“我希望每天的自己是不一样的,希望能通过学习,看到自己的成长与变化。”
为了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,董丽娜进入大连市盲人技术学校学习中医推拿。毕业后在一家按摩店从事盲人按摩工作。
“我记得当时有人就告诉我们,学习推拿是以后唯一的出路。”
董丽娜很困惑,“为什么我们都只能去过同样的人生?我不明白,人生怎么能够刚刚开始就被宣判了结局呢?”
董丽娜抓住工作之余的一切时间,努力寻找机会学习,用知识打开自己的视野。英语、心理学、计算机……
只要感兴趣,只要有学校愿意接收,董丽娜都会去学。
2006年10月,一个偶然的机会,董丽娜得知北京一家公益机构可以帮助视障青年学习播音朗诵。虽然当时的她对播音只有模糊的印象,可内心依然翻起了波浪。
“也许,这是一个能够改变命运的机会。”董丽娜的心里有一个声音回响。
22岁的董丽娜坐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,这是她第一次独自离开家乡长途旅行。
“当老师读出一个声母的时候,我一下子就被他的声音吸引住了。”
时隔多年,董丽娜依然能清晰地回忆起第一次上播音主持课的情景。
“那是我真正意义上的人生第一课。”
董丽娜就此爱上了播音,每天摸着盲文,拼命去练习每一个字的发音。
在普通话测试中,“一甲”是所有播音生奋斗的目标。董丽娜把六十多篇普通话测试朗读作品,一字一句用盲文抄录下来,边摸边读反复练习。
时光从不会亏待努力向上的人。
2007年6月,她以97.8分的成绩,拿下了一级甲等的专业资格证书。对于朗诵,董丽娜慢慢地有了更多的思考。后来她参加了一场全国性的朗诵比赛,作为其中唯一一名盲人选手,董丽娜依靠优秀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情感表达获得了比赛二等奖。
2015年初,董丽娜被其中一位评委引荐,走进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直播间,担任嘉宾主持。
那天的她,就像个得到礼物的孩子。慢慢地,轻轻地,她抚过电台的话筒,脸上漾起了深深的笑容。
丽娜将文字化作声音,借电波传入了千家万户。“终于全世界都听到了我的声音。”
追梦的脚步从不停歇。
2020年,董丽娜被中国传媒大学正式录取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研究生,师从著名配音演播艺术家、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副教授王明军。在中国传媒大学学习的三年时光,董丽娜接受了系统、科学的培养。
拿到训练的稿子,董丽娜总是练习得最专注的那一个。她不仅对课内作业用心,还申请了多门课程的旁听。
董丽娜对播音专业的热爱、专注触动了导师王明军。
“丽娜有一颗安静的心,努力已经成为了她的习惯。学习效率非常高,成果也很显著。”
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独特视角,董丽娜选择口述影像作为毕业论文着眼点。
“这个选题对我意义重大,我想帮助更多和我一样的人,就像之前许多人帮助我那样。”
在撰写论文时,董丽娜总会想到当年那个在学校小小的图书馆里阅读的自己。
那时,盲文书籍还不够丰富,不能完全满足她的求知欲。如今得益于科技的进步,许多视障者已经可以借助信息无障碍技术使用部分互联网产品。
“视障群体的文化艺术需求应该更多地被看见。”
董丽娜坚定了把研究做下去的决心。海量的文献阅读没有难住董丽娜。她在读屏软件的辅助下,花费了比其他同学更多几倍的时间,啃下了一千余万字的文献资料。
董丽娜说:“只要我在学想学的知识,
做想做的事情,
什么困难都不算困难了。”
“学习也许是天下最公平的事情。”
导师王明军感慨地说:“我们做老师的,只要孩子想学,无论他们生活上遇到过哪些障碍,我们都要帮。
教育本应如此。我相信会有更多的‘丽娜’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。”“答辩委员会一致同意董丽娜通过学位论文答辩,并建议授予硕士学位。祝贺!”
在毕业论文答辩现场,导师王明军对同学们深情寄语:
“毕业意味从今天开始,你可以永远不用追求所谓的成功,而变成再也不害怕失败。因为你的背后,有你的老师、你的母校。”
祝福丽娜,毕业快乐!
祝福勇敢追梦的“丽娜们”,乘风破浪!